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916页

故王者设法敷化,不可以太急。

夫政宽则人慢,政急则人无所措手足。

圣王之道,宽猛相济。

《诗》曰‘不懈于位,人之攸塈’,谓仁政也;又曰‘式遏寇虐,无俾作慝’,谓威刑也。

《洪范》曰‘高明柔克,沉潜刚克’,谓中道也。”

上曰:“善。”

又有胡僧卢伽阿逸多受诏合长年药,高宗将饵之。

处俊谏曰:“修短有命,未闻万乘之主,轻服蕃夷之药。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

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

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

龟镜若是,惟陛下深察。”

高宗纳之,但加卢伽为怀化大将军,不服其药。

寻而官名复旧。

处俊授黄门侍郎。

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转中书侍郎。

四年,监修国史。

上元元年,高宗御含元殿东翔鸾阁观大酺。

时京城四县及太常音乐分为东西两朋,帝令雍王贤为东朋,周王讳为西朋,务以角胜为乐。

处俊谏曰::“臣闻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伏以二王春秋尚少,意趣未定,当须推多让美,相敬如一。

今忽分为二朋,递相夸竞。

且俳优小人,言辞无度,酣乐之后,难为禁止,恐其交争胜负,讥诮失礼。

非所以导仁义,示和睦也。”

高宗矍然曰:“卿之远识,非众人所及也。”

遽令止之。

寻代阎立本为中书令。

岁余,兼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

三年,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与宰相议之。

处俊对曰:“尝闻礼经云:‘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

则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守也。

陛下今欲违反此道,臣恐上则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

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

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

伏乞特垂详纳。”

中书侍郎李义琰进曰:“处俊所引经旨,足可依凭,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

帝曰:“是。”

遂止。

仪凤二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并依旧知政事,监修国史。

四年,代张文瓘为侍中。

处俊性俭素,土木形骸,自参综朝政,每与上言议,必引经籍以应对,多有匡益,甚得大臣之体。

侍中、平恩公许圉师,即处俊之舅,早同州里,俱宦达于时。

又其乡人田氏、彭氏,以殖货见称。

有彭志筠,显庆中,上表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特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

故江、淮间语曰:“贵如许、郝,富若田、彭。”

处俊迁太子少保。

开耀元年薨,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

高宗甚伤悼之,顾谓侍臣曰:“处俊志存忠正,兼有学识。

至于雕饰服玩,虽极知无益,然常人不能抑情弃舍,皆好尚奢侈,处俊尝保其质素,终始不渝。

虽非元勋佐命,固亦多时驱使。

又见遗表,忧国忘家,今既云亡,深可伤惜。”

即于光顺门举哀一日,不视事,终祭以少牢,赠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硕。

令百官赴哭,给灵舆,并家口递还乡,官供葬事。

其子秘书郎北叟上表辞所赠赐及葬递之事,高宗不许。

侍中裴炎曰:“处俊临亡,臣往见之,属臣曰:‘生既无益明时,死后何宜烦费。

瞑目之后,傥有恩赐赠物,及归乡递送,葬日营造,不欲劳官司供给。’”

高宗深嘉叹之,从其遗意,唯加赠物而已。

处俊孙象贤,垂拱中为太子通事舍人,坐事伏诛,临刑言多不顺。

则天大怒,令斩讫,仍支解其体,发其父母坟墓,焚爇尸体,处俊亦坐斫棺毁柩。

自此法司每将杀人,必先以木丸塞其口,然后加刑,讫于则天之代。

裴行俭,绛州闻喜人。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