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446页
又废宿城、乘丘二县。
八年,自郓城移治须昌。
景龙元年,又置宿城县。
天宝元年,改郓州为东平郡。
乾元元年,复为郓州。
旧领县三:须昌、郓城、寿张;户四千一百四十一,口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二。
天宝领县五,户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四千五百三十。
天宝十三载,废济州,其所管五县,并入郓州。
济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九百五,口三万四千五百一十。
天宝,领户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九,口二十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九,并入郓州。
在京师东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去东都东北九百七十三里。
今领县十。
寿张 隋县。
武德四年,于县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
五年,废寿州,省寿良入寿张,属郓州
郓城 汉寿良县。
隋改为万安县,仍于县置郓州,寻改万安为郓城。
贞观八年,移郓州治所于须昌县
钜野 汉县。
隋县升为州。
寻废,属戴州。
贞观十七年,载州废,钜野来属须昌 郭下。
汉县,故城在今郓州东南三十二里。
隋于故城置宿城县,仍置须昌县于今所。
贞观八年,州自郓城移于须昌县。
后废宿城县。
景云三年十二月,复分须昌置宿城县。
贞元四年,改宿城为东平县,移就郭下。
大和四年,改为天平县。
六年七月,废天平县入须昌县
卢县 汉旧。
隋置济北郡。
武德四年,改济州,领卢、平阴、长清、东阿、阳谷、范六县。
又置昌城、济北、谷城、孝感、冀丘、美政六县。
六年,废美政、孝感、谷城、冀丘、昌城五县。
八年,割范县属濮州。
贞观元年,又废济北县入长清。
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
乾元元年,复为济州。
十三载六月一日,废济州,卢、长清、平阴、东阿、阳谷等五县并入郓州
平阴 汉肥城县。
隋为平阴,属济州。
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
大和六年,并入东阿县。
开成二年七月,节度使王源中奏置平阴县东阿 汉县。
隋属济州。
州废,属郓州阳谷 隋置,取县界阳谷台为名,属济州。
州废,属郓州中都 汉平陆县,本治殷密城,在今治西三十九里。
天宝元年,改为中都,移于今治。
泗州中,隋下邳郡。
武德四年,置泗州,领宿预、徐城、淮阳三县。
贞观元年,省淮阳县入宿预,以废邳州之下邳,废连州之涟水来属。
八年,又以废仁州之虹县来属。
总章元年,割海州沐阳来属。
咸亨五年,沐阳还海州。
长安四年,置临淮县。
开元二十三年,自宿预移治所于临淮。
天宝元年,改为临淮郡。
乾元元年,复为泗州,旧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五十,口二万六千九百二十。
领宿豫、涟水、徐城、虹、下邳。
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九。
今领县三:临淮、涟水、徐城。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