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旧唐书(二十四史之一)第217页

翔至军,中风而卒,诸军皆退。

太原大惧,闭城门,昭义兵士为乱,劫坊市。

九月,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平章事李蔚检校尚书左仆射,充东都留守;以吏部尚书郑从谠本官同平章事。

十月,司空、平章事崔彦昭罢为太子太傅。

十一月,制以河东宣尉使、权知代北行营招讨崔季康检校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代北行营招讨使。

沙陀攻右州,崔季康救之。

十二月,季康与北面行营招讨使李钧,与沙陀李克用战于岢岚军之洪谷,王师大败,钧中流矢而卒。

戊戌,至代州,昭义军乱,为代州百姓所杀殆尽。

以中书舍人张读权知礼部贡举。

六年春正月辛卯朔,河东节度使崔季康自静乐县收合余众回军,军乱,杀孔目官石裕。

季康委众遁归行营,衙将张锴、郭朏率其众归太原,兵士鼓噪,攻东阳门,入使衙,季康父子皆被害。

三月,以吏部侍郎崔沆、崔澹试宏词选人,驾部郎中卢蕰、刑部郎中郑顼为考官。

制以邠宁节度使李偘检校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等使。

四月,黄巢陷桂管。

五月,贼围广州,仍与广南节度使李岩、浙东观察使崔璆书,求保荐,乞天平节钺。

璆岩上表论之,诏公卿议其可否。

宰相郑畋、卢携争论于中书,词语不逊,俱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以吏部侍郎崔沆为户部侍郎,户部侍郎、翰林学士豆卢栉渴汤桑⒈竟偻秸率隆

黄巢陷广州,大掠岭南郡邑。

八月,制以特进、检校司空、东都留守李蔚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兼代北行营招讨供军等使。

十月,制以镇海军节度、浙江西道观察处置等使高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江淮盐铁转运、江南行营招讨等使,进封燕国公,食邑三千户。

初,骈在浙西,遣大将张璘、梁绩等大破黄巢于浙东,贼进寇福建,逾岭表,故移镇扬州。

时贼北逾大庾岭,朝廷授骈诸道行营兵马都统。

太原节度使李蔚卒。

以礼部侍郎张读权知左丞事。

十一月,制以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河东行军司马、雁门代北制置等使、石岭镇北兵马、代北军等使、上柱国康传圭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时传圭已率兵在代州,是月自行营赴任,两都虞候张锴、郭朏迎于鸟城驿,并杀之,军中震悚。

又制以神策大将军周宝检校尚书左仆射,兼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浙江西道观察等使。

以定州已来制置内闲厩宫苑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太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王处存检校户部尚书,兼定州刺史,充义武军节度、易定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

十二月,制以河东马步军都虞候硃玫为代州刺史。

以太子宾客分司卢携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子宾客郑畋检校左仆射、凤翔尹,充凤翔节度使。

广明元年春正月乙卯朔,上御宣政殿,制曰:朕祗膺宝祚,嗣守宗祧,夙夜一心,勤劳八载,实欲驱黎元于仁寿,致华夏之升平。

而国步犹艰,群生寡遂,灾迍荐起,寇孽仍臻。

窃弄干戈,连攻郡邑,虽输降款,未息狂谋。

江右、海南,疮痍既甚,湖湘荆汉,耕织屡空。

言念疲赢,良深轸恻。

我心未济,天道如何。

赖近者严敕师徒,稍闻胜捷,皆明圣之潜祐,宁菲德以言功。

属节变三阳,日当首岁,乃御正殿,爰命改元,况及发生,是宜在宥。

自古继业守文之主,握图御宇之君,必自正月吉辰,发号施令。

所以垂千年之懿范,固万代之洪基,莫不由斯道也。

可改乾符七年为广明元年。

近日东南州府,频奏草贼结连。

本是平人,迫于饥馑,驱之为盗,情不愿为。

委所在长吏子细晓谕,如自首归降,保非诈伪,便须抚纳,不要勘问。

如未倒戈,即登时剪扑。

东南州府遭贼之处,农桑失业,耕种不时。

就中广州、荆南、湖南,资贼留驻,人户逃亡,伤夷最甚,自广明已前诸色税赋,宜令十分减四。

其河中府、太原府遭贼寇掠处,亦宜准此。

吏部选人粟错及除驳放者,除身名渝滥欠考外,并以比远残阙收注。

入仕之门,兵部最滥,全无根本,颇坏纪纲。

近者武官多转入文官,依资除授,宜惩僭幸,以辨品流。

自今后武官不得转入文官选改,所冀轮辕各适,秩序区分,其内司不在此限。

沙陀部落逾鹰门关,进逼忻州。

二月,沙陀逼太原,陷大谷。

康传圭遣大将伊钊、张彦球、苏弘轸分兵拒之于秦城驿,为沙陀所败。

传圭怒,斩苏弘轸。

张彦球部下兵士为乱,倒戈攻太原,杀传圭,监军使周从寓安慰方定。

是月,制以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充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郑从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兼行营招讨供军等使。

黄巢贼军自衡、永州下,频陷湖南、江西属郡。

时都统王铎前锋都将李系守潭州,有众五万,并诸团结军号十万。

贼自桂阳编木为筏数千,其众乘暴水沿湘而下,径至潭州,急攻其城,一日而陷。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