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139页

卢循之逼,京口任重,文帝时年四岁,武帝使粹奉文帝镇京口。

后为江夏相。

族兄毅贰于武帝,粹不与毅同而尽心武帝。

帝将谋毅,f并疑粹在夏口,帝愈信之。

及大军至,竭其诚力。

事平,封滠阳县男。

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县侯。

文帝即位,为雍州刺史,加都督。

元嘉三年,讨谢晦。

初,晦与粹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至是帝甚疑之。

王弘曰:“粹无私,必无忧也。”

及受命南讨,一无所顾。

文帝以此嘉之。

晦亦不害旷之,遣还。

粹寻卒,旷之嗣。

粹弟道济,位益州刺史,任长史费谦等聚敛,伤政害人。

初,晋末有司马飞龙者,自称晋宗室,走仇池。

元嘉九年,闻道济绥抚失和,遂自仇池入绵竹为乱,道济遣军讨斩之。

先是道济以五城人帛氐奴、梁显为参军督护,费谦固执不与;远方商人至者,谦又抑之。

商旅呼嗟,百姓咸欲为乱,氐奴等因聚党为盗,及赵广等诈言司马殿下犹在阳泉山中。

蜀土侨旧翕然并反,奉道人程道养,言是飞龙。

道养,枹罕人也。

赵广改名为龙兴,号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建号泰始元年,备置百官,以道养弟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涪城。

广自号镇军将军,帛氐奴为征虏将军,梁显为镇北将军,奉道养围成都。

道济遣中兵参军裴方明频破之。

十年正月,贼复大至,攻逼成都,道济卒,方明等共埋尸于后斋,使书与道济相似者为教。

酬答签疏,不异常日,虽母妻不知也。

二月,道养升坛郊天,方就柴燎,方明击,大败之。

会平西将军临川王义庆使巴东太守周籍之帅f援成都,广等屯据广汉,分守郫川。

籍之与方明攻郫,克之。

方明禽捩羝锝军司马龙伸,斩之。

龙伸即道助也。

涪、蜀皆平。

俄而张寻攻破阴平,复与道养合,逃于郪山,其馀群贼出为盗不绝。

文帝遣甯朔将军萧汪之讨之。

十四年,馀党乃平,迁赵广、张寻等于建邺。

十六年,广、寻复与国山令司马敬琳谋反,伏诛。

粹族弟损字子骞,卫将军毅从父弟也。

父镇之字仲德,以毅贵显,闲居京口,未尝应召。

常谓毅,“汝必破我家”。

毅甚畏惮,每还京口,未尝敢以羽仪入镇之门。

以左光禄大夫征,不就,卒于家。

损元嘉中为吴郡太守,至昌门,便入太伯庙。

时庙室颓毁,垣墙不修,损怆然曰:“清尘尚可髣佛,衡宇一何摧颓”即令修葺。

卒,赠太常。

损同郡宗人有刘伯龙者,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寠尤甚。

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

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

遂止。

孙处字季高,会稽永兴人也。

籍注字,故以字行。

少任气,武帝征孙恩,季高乐从。

及平建邺,封新夷县五等侯。

卢循之难,武帝谓季高曰:“此贼行破,非卿不能破其窟穴。”

即遣季高泛海袭番禺,拔之。

循父嘏、长史孙建之、司马虞尪夫等轻舟奔始兴,即分遣振武将军沈田子等讨平岭表诸郡。

循于左里走还袭广州,季高破走之。

义熙七年,季高卒,追赠南海太守,封候官县侯。

九年,武帝表赠交州刺史。

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

武帝征孙恩,县差恩伐马刍,常负大束,兼倍馀人。

每舍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奈何充马士。”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