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566页
卒年六十。
崔怀顺,清河东武城人也。
父邪利,鲁郡太守,宋元嘉中为魏所获。
怀顺与妻房氏笃爱,闻父见虏,即日遣妻,布衣蔬食如居丧礼,岁时北向流涕。
邪利后仕魏,书戒怀顺不许如此。
怀顺得书更号泣。
怀顺从叔模为荥阳太守,亦入魏,模子虽居处改节,不废婚宦。
宋大明中,怀顺宗人冀州刺史元孙北使魏,魏人问之曰:“崔邪利、模并力屈归命,二家子侄出处不同,义将安在”元孙曰:“王尊驱骥,王阳回车,欲令忠孝并弘,臣子两遂。”
泰始初,淮北入魏,怀顺因此归北,至代都而邪利已卒,怀顺绝而后苏,载丧还青州。
徒跣冰雪,土气寒酷,而手足不伤,时人以为孝感。
丧毕,以弟在南,齐建元初又逃归,而弟已亡。
怀顺孤贫,宗党哀之,日敛给其斗米。
永明中卒。
王虚之字文静,庐江石阳人也。
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五年盐酢不入口。
疾病着床,忽有一人来问疾,谓之曰:“君病寻差。”
俄而不见,病果寻差。
庭中杨梅树隆冬三实,又每夜所居有光如烛,墓上橘树一冬再实,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致。
齐永明中,诏榜门,蠲其三世。
时又有顾昌衍、江柔之、江轲并以笃行知名。
昌衍吴人,居丧几致灭性。
王俭言之天子曰:“昌衍既有至行,且张永之甥,宜居礼闱,以光郎署。”
乃以为尚书库部郎。
柔之、轲并济阳人。
柔之字叔远,孝悌通亮,亦至台郎。
轲字伯伦,贞严有行。
宗人江概位至侍中,性豪侈,唯见轲则敬挹焉。
吴庆之字文悦,濮阳人也,寓居吴兴。
宋江夏王义恭为扬州,召为西曹书佐。
及义恭诛,庆之自伤为吏无状,不复肯仕,终身蔬食。
后王琨为吴兴太守,欲召为功曹。
答曰:“走素无人世情,直以明府见接有礼,所以奔走岁时。
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耳。”
不辞而退。
琨追谢之,望尘不及矣。
萧叡明字景济,南兰陵人也。
母病风,积年沈卧。
叡明昼夜祈祷,时寒,叡明下泪为之冰如箸,额上叩头血亦冰不溜。
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疗夫人病。”
叡明跪受之,忽不见。
以函奉母,函中唯有三寸绢,丹书为“日月”字,母服之即平复。
于时秣陵朱绪无行,母病积年,忽思菰羹,绪妻到市买菰为羹欲奉母,绪曰:“病复安能食。”
先尝之,遂并食尽。
母怒曰:“我病欲此羹,汝何心并啖尽。
天若有知,当令汝哽死。”
绪闻便心仲介介然,即利血,明日而死。
叡明闻之,大悲恸,不食积日。
问绪尸在何处,欲手自戮之。
既而曰:“洿吾刀。”
乃止。
永明五年,居母丧,不胜哀,卒,诏赠中书郎。
时又有鲜于文宗,渔阳人,年七岁丧父。
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
姊文英适荀氏,七日而夫亡,执节不嫁。
及母卒,昼夜哭泣,遂丧明。
萧矫妻羊字淑禕,性至孝,居父丧,哭辄吐血。
母尝有疾,淑禕于中夜祈祷,忽见一人在树下自称枯桑君,曰:“若人无患,今泄气在亥,西南求白石镇之。”
言讫不见。
明日如言而疾愈。
又时有羊缉之女佩任者,乌程人。
随母还舅氏,母亡,昼夜号哭,不饮食三日而亡,乡里号曰“女表”。
又有晋陵吴康之妻赵氏,父亡弟幼,遇岁饥,母老病笃,赵诣乡里告乞,言辞哀苦,乡里怜之,各分升米,遂得免。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