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613页

旧僧谓其败黜释氏,欲加摈斥。

文帝见论赏之,元嘉中,遂参权要,朝廷大事皆与议焉。

宾客辐凑,门车常有数十两。

四方赠赂相系,势倾一时。

方筵七八,座上恒满。

琳着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权侔宰辅。

会稽孔觊尝诣之,遇宾客填咽,暄叙而已。

觊慨然曰:“遂有黑衣宰相,可谓冠屦失所矣。”

注孝经及庄子逍遥篇文论传于世。

又有慧严、慧议道人,并住东安寺。

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推。

时斗场寺多禅僧,都下为之语曰:“斗场禅师窟,东安谈义林。”

孝武大明四年,于中兴寺设斋,有一异僧,f莫之识,问名,答言名**,从天安寺来。

忽然不见。

天下无此寺名,乃改中兴曰天安寺。

大明中,外国沙门摩诃衍苦节有精理,于都下出新经胜鬘经,尤见重释学。

师子国,天竺旁国也。

其地和适,无冬夏之异。

五谷随人种,不须时节。

其国旧无人,止有鬼神及龙居之。

诸国商估来共市易,鬼神不见其形,但出珍宝,显其所堪价。

商人依价取之。

诸国人闻其土乐,因此竞至,或有住者,遂成大国。

晋义熙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

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殆非人工。

此像历晋、宋在瓦官寺,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绝。

至齐东昏遂毁玉像,前截臂,次取身,为嬖妾潘贵妃作钗钏。

宋元嘉五年,其王刹利摩诃遣使奉表贡献。

十二年,又遣使奉献。

梁大通元年,后王迦叶伽罗诃黎邪使使奉表贡献。

南史南史卷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夷貊下

东夷西戎蛮西域诸国蠕蠕

东夷之国,朝鲜为大,得箕子之化,其器物犹有礼乐云。

魏时,朝鲜以东马韩、辰韩之属,世通中国。

自晋过江,泛海来使,有高句丽、百济,而宋、齐间常通职贡,梁兴又有加焉。

扶桑国,在昔未闻也,梁普通中有道人称自彼而至,其言元本尤悉,故并录焉。

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其先所出,事详北史。

地方可二千里,中有辽山,辽水所出。

汉、魏世,南与朝鲜獩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

其王都于丸都山下,地多大山深谷,无原泽,百姓依之以居,食涧水。

虽土着,无良田,故其俗节食,好修宫室。

于所居之左立大屋,祭鬼神,又祠零星、社稷。

人性凶急,喜寇钞。

其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加、主簿、优台、使者、皁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级。

言语诸事,多与夫馀同,其性气衣服有异。

本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慎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本消奴部为王,微弱,桂娄部代之。

其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有沛者则不置对卢。

俗喜歌舞,国中邑落,男女每夜群聚歌戏。

其人洁净自喜,善藏酿,跪拜申一脚,行步皆走。

以十月祭天大会。

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加、主簿头所着似帻而无后,其小加着折风,形如弁。

其国无牢狱,有罪者则会诸加评议,重者便杀之,没入其妻子。

其俗好淫,男女多相奔诱。

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

其死葬,有椁无棺。

好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

积石为封,列植松柏。

兄死妻嫂。

其马皆小,便登山。

国人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