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524页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
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
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
荔幼聪敏,有志操。
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十事,荔对无遗失,倕甚异之。
又尝诣征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胤言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
仕梁为西中郎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
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
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泊然静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
寻领大着作。
及侯景之乱,荔率亲属入台,除镇西谘议参军,舍人如故。
台城陷,逃归乡里。
侯景平,元帝征为中书侍郎。
贞阳侯僭位,授扬州别驾,并不就。
张彪之据会稽,荔时在焉。
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而武帝崩,文帝嗣位,除太子中庶子,仍侍太子读。
寻领大着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
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
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荔性沈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
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
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
荔因以感疾,帝欲数往临视,令将家口入省。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帝不许,乃令住兰台。
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
又以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方欲仗委,良须克壮。
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
荔终不从。
卒,赠侍中,諡曰德子。
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子世基、世南,并少知名。
寄字次安,少聪敏。
年数岁,客有造其父,遇寄于门,嘲曰:“郎子姓虞,必当无智。”
寄应声曰:“文字不辨,岂得非愚”客大惭。
入谓其父:“此子非常人,文举之对,不是过也。”
及长,好学,善属文。
性冲静,有栖遁志。
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
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
大同中,尝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梁武观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颂。
帝谓寄兄荔曰:“此颂典裁清拔,卿之士龙也,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之情耳,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乃闭门称疾,唯以书籍自娱。
岳阳王察为会稽太守,寄为中记室,领郡五官掾。
在职简略烦苛,务存大体,曹局之内,终日寂然。
侯景之乱,寄随兄荔入台,及城陷,遁还乡里。
张彪往临川,强寄俱行。
寄与彪将郑玮同舟而载,玮尝忤彪意,乃劫寄奔晋安。
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
陈武帝平侯景,寄劝令自结,宝应从之,乃遣使归诚。
承圣元年,除中书侍郎,宝应爱其才,托以道阻不遣。
每欲引寄为僚属,委以文翰,寄固辞获免。
及宝应结昏留异,潜有逆谋,寄微知其意,言说之际,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
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
又尝令左右读汉书,卧而听之,至蒯通说韩信曰“相君之背,贵不可言”,宝应蹶然起曰:“可谓智士。”
寄正色曰:“覆郦骄韩,未足称智,岂若班彪王命识所归乎”寄知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
常居东山寺,蕹平偶玻桓雌稹1t以为假托,遣人烧寄所卧屋,寄安卧不动。
亲近将扶寄出,寄曰:“吾命有所悬,避欲安往”所纵火者,旋自救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