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155页
晦色甚愧。
元嘉中,位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卒。
初,澹从弟混与刘毅昵,澹常以为忧,渐疏混,每谓弟璞、从子瞻曰:“益寿此性,终当破家。”
混寻见诛,朝廷以澹先言,故不及祸。
璞字景山,幼孝友,祖安深赏爱之,位光禄勋。
谢裕字景仁,朗弟允之子、而晦从父也。
名与宋武帝讳同,故以字行。
允字令度,位宣城内史。
景仁幼为从祖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唯景仁不至,年三十而方为着作佐郎。
桓玄诛元显,见景仁,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而方佐着作郎。”
玄建楚台,以补黄门侍郎。
及篡位,领骁骑将军。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言不倦。
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宋武帝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谘事,景仁与语说,因留帝食。
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
玄性促,俄顷间骑诏续至,帝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食,岂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
帝甚感之。
及平建邺,景仁与百僚同见,武帝目之曰:“此名公孙也。”
历位武帝镇军司马,复为车骑司马。
义熙五年,帝将伐慕容超,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帝,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
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树,宜推亡固存,广振威略。
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纵敌贻患者哉。”
帝从之。
及北伐,大司马琅邪王天子母弟,属当储副,帝深以根本为忧,转景仁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
又迁吏部尚书。
时从兄混为尚书左仆射,依制不得相监,帝s依仆射王彪之、尚书王劭前例不解职。
坐选吏部令史邢安泰为都令史、平原太守,二官共除,安泰以令史职拜谒陵庙,为御史中丞郑鲜之所纠,白衣领职。
十一年,为左仆射。
景仁性矜严整洁,居宇净丽,每唾辄唾左右人衣,事毕,即听一日澣濯。
每欲唾,左右争来受之。
武帝雅相知重,申以昏姻,庐陵王义真妃,景仁女也。
十二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葬日,武帝亲临甚恸。
子恂字泰温,位鄱阳太守。
恂子孺子,少与族兄庄齐名。
多艺能,尤善声律。
车骑将军王彧,孺子姑之子也。
尝与孺子宴桐台,孺子吹笙,彧自起舞,既而叹曰:“今日真使人飘颻有伊、洛间意。”
为新安王主簿,出为庐江郡,辞,宋孝武谓有司曰:“谢孺子不可屈为小郡。”
乃以为司徒主簿。
后以家贫,求西阳太守,卒官。
子璟,少与从叔朓俱知名。
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璟亦预焉。
位中书郎。
梁天监中,为左户尚书,再迁侍中,固辞年老求金紫,帝不悦,未叙,会卒。
子微字玄度,美风采,好学善属文,位兼中书舍人。
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同官友善。
时魏中山王元略还北,梁武帝饯于武德殿,赋诗三十韵,限三刻成。
微二刻便就,文甚美,帝再览焉。
又为临汝侯猷制放生文,亦见赏于世。
后除尚书左丞。
及昭明太子薨,帝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将出诏,唯召尚书右仆射何敬容、宣惠将军孔休源及微三人与议。
微时年位尚轻,而任遇已重。
后卒于北中郎豫章王长史、南兰陵太守。
文集二十卷。
纯字景懋,景仁弟也。
刘毅镇江陵,以为卫军长史、南平相。
及王镇恶袭毅,毅时病,佐史闻兵至,驰还入府,左右引车欲还外廨,纯叱之曰:“我人吏也,逃欲安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