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264页
允。”
从之。
于是自二品以上,父母及为祖父母后者,坟墓崩毁及疾病,族属辄去,并不禁锢。
刘毅当镇江陵,武帝会于江宁,朝士毕集。
毅素好摴蒱,于是会戏。
帝与毅敛局各得其半,积钱隐人,毅呼帝并之。
先掷得雉,帝甚不悦,良久乃答之,四坐倾属。
既掷得卢,毅意大恶,谓帝曰:“知公不以大坐席与人。”
鲜之大喜,徒跣绕床大叫,声声相续,毅甚不平,谓之曰:“此郑君何为者”无复甥舅之敬。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
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
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
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
鲜之曾祖晋江州长史哲墓在开封,求拜省,帝以骑送之。
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问鲜之秦、汉所以得丧。
鲜之具以贾谊过秦对。
帝曰:“及子婴而亡,已为晚矣。
然观始皇为人,智足见是非,所任不得人,何也”答曰:“夫佞言似忠,奸言似信,中人以上,乃可语上。
始皇未及中人,所以暗于识士。”
前至渭滨,帝复叹曰:“此地甯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
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
帝称善者久之。
宋国初建,转奉常。
赫连勃勃陷关中,武帝复欲北讨,鲜之表谏。
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
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f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
鲜之熟视不对。
鲜之为人通率,在武帝坐,言无所隐晦,亦甚惮焉。
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
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
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
俄而外s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s事,帝大笑引入。
其被遇如此。
以从征功,封龙阳县五等子。
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
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锺元常、王景兴之流。
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寻有废立事。
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
四年卒。
文集行于世。
子愔,始安太守。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
祖昧,光禄大夫。
父珪,正员外郎。
松之博览坟籍,立身简素。
年二十,拜殿中将军。
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
义熙初,为吴兴故彰令,在县有绩。
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
由是普断。
武帝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中从事。
既克洛阳,松之居州行事。
宋国初建,毛德祖使洛阳,武帝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居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
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用乐亦宜与四庙同。
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
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并兼散骑常侍,班宣二十四条诏书。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