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378页

齐高帝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

后废帝肆暴,高帝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

使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使动魏兵。

善明劝静以待之,高帝纳焉。

废帝见杀,善明为高帝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高帝深以为忧。

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苞藏贼志,于焉十年。

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闇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

本疑其轻速,掩袭未备;今六师齐奋,诸侯同举,此已笼之鸟耳。”

事平,高帝召善明还都,谓曰:“卿策沈攸之,虽张良、陈平适如此耳。”

仍迁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

司空褚彦回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讵得便学松、乔邪。”

善明答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

天地廓清,朝廷济济,鄙吝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高帝践阼,以善明勋诚,欲与之禄,召谓曰:“淮南近畿,国之形胜,非亲贤不居,卿与我卧理之。”

乃代明帝为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遣使拜授,封新淦伯。

善明至郡,上表陈事凡一十一条:其一以为“天地开创,宜存问远方,广宣慈泽”。

其二以为“京都远近所归,宜遣医药,问其疾苦,年九十以上及六疾不能自存者,随宜量赐”。

其三以为“宋氏赦令,蒙原者寡。

愚谓今下赦书,宜令事实相副”。

其四以为“刘昶犹存,容能送死境上,诸城宜应严备”。

其五以为“宜除宋氏大明以来苛政细制,以崇简易”。

其六以为“凡诸土木之费,且可权停”。

其七以为“帝子王女,宜崇俭约”。

其八以为“宜诏百官及府州郡县,各贡谠言,以弘广唐、虞之美”。

其九以为“忠贞孝悌,宜擢以殊阶;清俭苦节,应授以政务”。

其十以为“革命惟始,宜择才北使”。

其十一以为“交州险敻,要荒之表,宋末政苛,遂至怨叛。

今宜怀以恩德,未应远劳将士,摇动边甿”。

又撰贤圣杂语奏之,托以讽谏。

上优诏答之。

又谏起宣阳门,表陈:“宜明守宰赏罚,立学校,制齐礼,开宾馆以接邻国。”

上答曰:“夫赏罚以惩守宰,饰馆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

更撰新礼,或非易制。

国学之美,已敕公卿。

宣阳门今敕停。

寡德多阙,思复有闻。”

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

床榻几案,不加划削。

少立节行,常云:“在家当孝,为吏当清,子孙楷栻足矣。”

及累为州郡,颇黩财贿,崔祖思怪而问之,答曰:“管子云,鲍叔知我。”

因流涕曰:“方寸乱矣,岂暇为廉。”

所得金钱皆以赎母。

及母至,清节方峻。

所历之职,廉简不烦,俸禄散之亲友。

与崔祖思友善,祖思出为青冀二州,善明遗书,因相勖以忠概。

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

建元二年卒,遗命薄殡。

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諡烈伯。

子涤嗣。

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高帝闻其清贫,赐涤家葛塘屯谷五百斛,曰:“葛屯亦吾之垣下,令后世知其见异。”

善明从弟僧副字士云,位前将军,封丰阳男,卒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上图功臣像赞,僧副亦在焉。

兄法护字士伯,有学业,位济阴太守。

论曰:诗称“抑抑威仪,惟人之则。”

又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观夫杲之风流所得,休野行己之度,盖其有焉。

仲和性履所遵,德璋业尚所守,殆人望也。

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以隐节取高,或以文雅见重。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