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445页
久之,顾叡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即日以为江夏太守,行郢州府事。
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盈满。
叡料简隐恤,咸为营理,百姓赖之。
梁台建,征为大理。
武帝即位,迁廷尉,封都梁子。
天监二年,改封永昌,再迁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魏遣f来伐,叡率州兵击走之。
四年侵魏,诏叡都督f军。
叡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
叡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叡欲击之。
诸将皆曰:“向本轻来,请还授甲而后战。”
叡曰:“魏城中二千馀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
今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若能挫之,其城自拔。”
f犹迟疑,叡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叡之法,不可犯也。”
乃进兵,魏军败,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遂进讨合肥。
先是右军司马胡景略至合肥,久未能下,叡案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即此是也。”
乃堰肥水。
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
魏初分筑东西小城,夹合肥。
叡先攻二城。
既而魏援将杨灵胤帅军五万奄至,f惧不敌,请表益兵。
叡曰:“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
且吾求济师,彼亦征f。
师克在和,古人之义也。”
因战,破之,军人少安。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城,乘胜至叡堤下。
军监潘灵佑劝叡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釜。
叡怒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因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
叡素羸,每战不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励f军。
魏兵凿堤,叡亲与争。
魏军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
城溃,俘获万馀,所获军实,无所私焉。
初,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同军交恶,志相陷害,景略一怒,自齧其齿,齿皆流血。
叡以将帅不和,将致患祸,酌酒自劝景略曰:“且愿两武勿复私斗。”
故终于此役得无害焉。
叡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f,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
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墉壁皆应准绳。
合肥既平,有诏班师,去魏军既近,惧为所蹑。
叡悉遣辎重居前,身乘小舆殿后,魏人服叡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
于是迁豫州于合肥。
五年,魏中山王元英攻北徐州,围刺史昌义之于锺离,f兵百万,连城四十馀。
武帝遣征北将军曹景宗拒之。
次邵阳洲,筑垒相守,未敢进。
帝怒,诏叡会焉,赐以龙环御刀,曰:“诸将有不用命者斩之。”
叡自合肥径阴陵大泽,过涧谷,辄飞桥以济师。
人畏魏军盛,多劝叡缓行。
叡曰:“锺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
旬日而至邵阳。
初,帝敕景宗曰:“韦叡卿乡望,宜善敬之。”
景宗见叡甚谨。
帝闻曰:“二将和,师必济矣。”
叡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比晓而营立。
元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乃募军士言文达、洪骐驎等齎敕入城,使固城守,潜行水底,得达东城。
城中战守日苦,始知有援,于是人百其勇。
魏将杨大眼将万余骑来战,大眼以勇冠三军,所向皆靡。
叡结车为阵,大眼聚骑围之。
叡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中,杀伤者f。
矢贯大眼右臂,亡魂而走。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