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268页

其为名流所称如此。

梁天监中,兼尚书水部郎,南平王引为宾客,掌记室事,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幸。

后稍失意,帝曰:“吴均不均,何逊不逊。

未若吾有朱异,信则异矣。”

自是疏隔,希复得见。

卒于仁威庐陵王记室。

初,逊为南平王所知,深被恩礼,及闻逊卒,命迎其柩而殡藏焉,并饩其妻子。

东海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

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时谓之何、刘。

梁元帝着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逊从叔涧字彦夷,亦以才着闻,宦游不达,作拍张赋以喻意。

末云:“东方曼倩发愤于侏儒,遂与火头食子禀赐不殊。”

位至台郎。

时有会稽虞骞工为五言,名与逊埒,官至王国侍郎。

后又有会稽孔翁归、济阳江避并为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

翁归工为诗,避博学有思理,注论语、孝经。

二人并有文集。

论曰:夫令问令望,诗人所以作咏,有礼有法,前哲由斯播美。

观夫范、荀二公,并以学业自着,而干时之誉,本期俱不为弘。

虽才则有馀而望乃不足。

蔚宗艺用有过人之美,行事,何利害之相倾。

徐广动不违仁,义兼儒行。

鲜之时称“格佞”,斯不佞矣。

松之雅道为贵,实光载德。

承天素训所资,无惭舅氏,美矣乎。

南史南史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t延之沈怀文周朗后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

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

行至洛阳,周视故宫室,尽为禾黍,凄然咏黍离篇。

道中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赏。

武帝受命,补太子舍人。

雁门周续之隐庐山,儒学着称。

永初中,征诣都下,开馆以居之。

武帝亲幸,朝彦毕至。

延之宫官列卑,引升上席。

上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以简要连挫续之。

上又使还自敷释,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再迁太子中舍人。

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不为之下,亮甚疾焉。

庐陵王义真待之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

少帝即位,累迁始安太守。

领军将军谢晦谓延之曰:“昔荀勖忌阮咸,斥为始平郡,今卿又为始安,可谓二始。”

黄门郎殷景仁亦谓之曰:“所谓人恶俊异,世疵文雅。”

延之之郡,道经汨潭,为湘州刺史张邵祭屈原文以致其意。

元嘉三年,羡之等诛,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赏遇甚厚。

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

延之忿于f中折之曰:“昔陈元方与孔元骏齐年文学,元骏拜元方于床下,今君何得不见拜“淑无以对。

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

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至是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

湛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

咏嵇康云:“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咏阮籍云:“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咏阮咸云:“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咏刘伶云:“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

此四句盖自序也。

湛及义康以其辞旨不逊,大怒,欲黜为远郡。

文帝与义康诏曰:“宜令思愆里闾,犹复不悛,当驱往东土;乃至难恕者,自可随事录之。”

于是延之屏居不豫人间者七载。

中书令王球以名公子遗务事外,与延之雅相爱好,每振其罄匮。

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皆取义熙元年除身。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