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456页
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为学府。
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
取而埋之。”
其居身行己,不负闇室,类皆如此。
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卒,諡曰贞。
长子諝,位尚书郎,湘东王外兵参军。
諝子准有文才,梁宣帝时,位度支尚书。
昭弟映字徽远,三岁而孤。
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
始昭之守临海,陆倕饯之,宾主俱欢,日暮不反。
映以昭年高,不可连夜极乐,乃自往候接,同乘而归。
兄弟并已斑白,时人美而服焉。
及昭卒,映丧之如父,年踰七十,哀戚过礼,服制虽除,每言辄恸。
天监中,位乌程令,卒于太中大夫。
子弘。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晋尚书冲之八世孙,冲即开府仪同三司愉之世父也。
曾祖遥之,宋尚书水部郎。
父佩,齐通直郎。
休源十一而孤,居丧尽礼,每见父手所写书,必哀恸流涕不能自胜,见者莫不为之垂泣。
后就吴兴沈麟士受经,略通大义。
州举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谓同坐曰:“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准的也。
观此足称王佐之才。”
琅邪王融雅相友善,乃荐之于司徒竟陵王,为西邸学士。
梁台建,与南阳刘之遴同为太学博士,当时以为美选。
休源初到都,寓于宗人少府孔登。
曾以祠事入庙,侍中范云一与相遇,深加褒赏,曰:“不期忽觏清t,顿祛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
后云命驾到少府,登便拂筵整带,谓当诣己,备水陆之品。
云驻箸命休源,及至,命取其常膳,止有赤仓米饭,蒸鲍鱼。
云食休源食,不举主人之馔。
高谈尽日,同载还家。
登深以为愧。
尚书令沈约当朝贵显,轩盖盈门,休源或时后来,必虚襟引接,处之坐右,商略文义。
其为通人所推如此。
武帝尝问吏部尚书徐勉求一有学艺解朝仪者,为尚书仪曹郎,勉曰:“孔休源识见清通,详练故事,自晋、宋起居注,诵略上口。”
武帝亦素闻之,即日除兼尚书仪曹郎。
时多所改作,每逮访前事,休源即以所诵记随机断决,曾无疑滞。
吏部郎任昉常谓之为“孔独诵”。
迁建康狱正,平反辩析,时罕冤人。
后有选人为狱司者,帝常引休源以励之。
除中书舍人。
后为尚书左丞,弹肃礼闱,雅允朝望。
时周舍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皆搜采,休源所有奏议,咸预编录。
再迁长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后为晋安王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
帝谓曰:“荆州总上流冲要,义高分陕,今以十岁儿委卿,善匡翼之,勿惮周昌之举也。”
乃敕晋安王曰:“孔休源人伦仪表,汝年尚幼,当每事师之。”
寻始兴王憺代镇荆州,复为憺府长史,太守、行府事如故。
在州累政,甚有政绩,平心决断,请托弗行。
帝深嘉之。
历秘书监,复为晋安王府长史、南兰陵太守,别敕专行南徐州事。
休源累佐名蕃,甚得人誉,王深相倚仗,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焉,其见敬如此。
历都官尚书。
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武帝与群臣议代居州任者,时贵戚王公咸望迁授。
帝曰:“朕已得人,孔休源才识通敏,实应此选。”
乃授宣惠将军、监扬州事。
休源初为临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时论荣之。
神州都会,簿领殷繁,休源剖断如流,傍无私谒。
中大通二年,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
每车驾巡幸,常以军国事委之。
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与群公参定谋议,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