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454页

服子慎注云:石,砭石也。

季世无复佳石,故以铁代之尔。”

转北中郎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

先是,尚书令沈约以为“晋咸和初,苏峻作乱,文籍无遗。

后起咸和二年以至于宋,所书并皆详实,并在下省左户曹前厢,谓之晋籍,有东西二库。

此籍既并精详,实可宝惜,位宦高卑,皆可依案。

宋元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徵发,既立此科,人奸互起,拮巧籍,岁月滋广。

以至于齐,患其不实,于是东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

竞行奸货,以新换故,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

凡此奸巧,并出愚下,不辨年号,不识官阶。

或注隆安在元兴之后,或以义熙在甯康之前。

此时无此府,此时无此国。

元兴唯有三年,而猥称四、五,诏书甲子,不与长历相应。

校籍诸郎亦所不觉,不才令史固自忘言。

臣谓宋、齐二代,士庶不分,杂役减阙,职由于此。

窃以晋籍所馀,宜加宝爱”。

武帝以是留意谱籍,州郡多离其罪,因诏僧孺改定百家谱。

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平阳贾弼笃好簿状,乃广集f家,大搜群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

凡诸大品,略无遗阙,藏在秘阁,副在左户。

及弼子太宰参军匪之、匪之子长水校尉深世传其业。

太保王弘、领军将军刘湛并好其书。

弘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

湛为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铨序,而伤于寡略。

齐卫将军王俭复加去取,得繁省之衷。

僧孺之撰,通范阳张等九族以代雁门解等九姓。

其东南诸族别为一部,不在百家之数焉。

普通二年卒。

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馀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埒。

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时重其富博。

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抄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文集三十卷,两台弹事不入集,别为五卷;及东宫新记并行于世。

虞羲字士光,会稽余姚人,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

丘国宾,吴兴人,以才志不遇,着书以讥扬雄。

萧文琰,兰陵人。

丘令楷,吴兴人。

江洪,济阳人。

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

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刘孝孙,彭城人,博学通敏,而仕多不遂,常叹曰:“古人或开一说而致卿相,立谈间而降白璧,书籍妄耳。”

徐夤,高平人,有学行。

父荣祖位秘书监,尝有罪系狱,旦日原之,而发皓白。

齐武问其故,曰:“臣思愆于内,而发变于外。”

当时称之。

论曰:二汉求士,率先经术,近代取人,多由文史。

观江、任之所以效用,盖亦会其时焉。

而淹实先觉,加之以沈静;昉乃旧恩,持之以内行。

其所以名位自毕,各其宜乎。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非为不遇,斯乃穷通之数也。

南史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

范岫傅昭孔休源江革徐勉许懋殷钧

岫幼而好学,早孤,事母以孝闻。

外祖t延之早相题目,以为中外之宝。

蔡兴宗临荆州,引为主簿。

及蔡将卒,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

仕齐为太子家令。

文惠太子之在东宫,沈约之徒以文才见引,岫亦预焉。

岫文虽不逮约,而名行为时辈所与。

博涉多通,尤悉魏、晋以来吉凶故事。

约常称曰:“范公好事该博,胡广无以加。”

南乡范云谓人曰:“诸君进止威仪,当问范长头。”

以岫多识前代旧事也。

迁国子博士。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