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479页
都下百姓父子兄弟相哭,自石头至于东城,被执缚者,男女裸露,衵衣不免。
缘淮号叫,翻思景焉。
僧辩命侯瑱、裴之横东追景,扌刑ㄕ圆晕馑山岛瑱,瑱送至僧辩,僧辩谓曰:“卿荷国重恩,遂复同逆,今日之事,将欲如何。”
因命送江陵。
伯超既出,僧辩顾坐客曰:“朝廷昔唯知有赵伯超,岂识王僧辩乎。
社稷既倾,为我所复,人之兴废,亦复何常。”
宾客皆前称叹功德,僧辩戄然,乃谬答曰:“此乃圣上威德,群帅用命,老夫虽滥居戎首,何力之有焉。”
于是逆寇悉平。
元帝即位,授镇卫将军、司徒,加班剑二十人,改封永宁郡公,侍中、尚书令如故。
先是,天监中沙门释宝志为谶云:“太岁龙,将无理。
萧经霜,草应死。
馀人散,十八子。”
时言萧氏当灭,李氏代兴。
及湘州贼陆纳等攻破衡州刺史丁道贵,而李洪雅又自零陵称助讨纳。
既而朝廷未达其心,诏征僧辩就宜丰侯循南征,为都督东上诸军事。
以陈武帝为都督西下诸军事。
先是,陈武让都督于僧辩,僧辩不受,故元帝分为东西都督而俱南讨焉。
寻而洪雅降纳,纳以为应符,于是共议拜洪雅为大将军,尊事为主。
洪雅乘平肩大舆,伞盖、鼓吹,羽仪悉备,翼从入长沙城。
时纳等据车轮,夹岸为城,士卒皆百战之馀,器甲精严,徒党勇锐,蒙冲斗舰,亘水陵山。
时天日清明,初无云雾,军发之际,忽然风雨,时人谓为泣军,百姓窃言知其败也。
三月庚寅,有两龙自城西江中腾跃升天,五色分明,遥映江水。
百姓咸仰面目之,父老或聚而悲,窃相谓曰:“地龙已去,国其亡乎。”
初,纳造大舰,一名曰三王舰者,邵陵王、河东王、桂阳嗣王三人并为元帝所害,故立其像于舰,祭乙太牢,加其节盖羽仪鼓吹,每战辄祭之以求福。
又造二舰,一曰青龙舰,一曰白虎舰,皆衣以牛皮,并高十五丈,选其中尤勇健者乘之。
僧辩惮之,稍作连城以逼焉。
贼不敢交锋,并怀懈怠。
僧辩因其无备,亲执旗鼓以诫进止,群贼大败,归保长沙。
僧辩乃命筑垒围之,而自出临视。
贼知不设备,其党吴藏、李贤明等蒙楯直进,僧辩尚据胡床不为之动,指麾勇敢,遂斩贤明,贼乃退归。
初,陵纳作逆,以王琳为辞,云“若放琳则自服”。
时f军未之许,而武陵王纪拥f上流,内外骇惧。
元帝乃遣琳和解之,湘州乃平。
因被诏会f军西讨。
寻而武陵败绩。
是时,齐遣郭元建谋袭建邺,又遣其大将东方老等继之。
陈武帝闻之,驰报江陵。
元帝即诏僧辩急下赴援。
僧辩次姑孰,即留镇焉。
先命豫州刺史侯瑱筑垒于东关以拒北军,征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会瑱而大败之。
僧辩振旅归建邺。
承圣三年二月,诏以僧辩为太尉、车骑大将军。
顷之丁母忧。
母姓魏氏,性甚安和,善于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初,僧辩下狱,母流泪徒行,将入谢罪,元帝不与相见。
时贞惠世子有宠,母诣合自陈无训,涕泗呜咽,f并矜之。
及僧辩罪免,母深相责厉,辞色俱严。
虽克复旧都,功盖宇宙,母恒自谦损,不以富贵骄物,朝野称之,谓为明哲妇人。
及亡,甚见湣悼,且以僧辩勋重,故丧礼加焉。
命侍中、谒者监护丧事,諡曰贞敬太夫人。
灵柩将归建康,又遣谒者至舟渚吊祭。
其年十月,魏遣兵及梁王察合f将袭江陵,元帝征僧辩于建邺,为大都督、荆州刺史。
未至,而荆州已灭。
及敬帝初即梁王位,僧辩预援立功,承制进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
与陈武帝参谋讨伐。
时齐文宣又纳贞阳侯明以为梁嗣,与僧辩书,并贞阳亦频与僧辩书,论还国继统之事。
僧辩不纳。
及贞阳与齐上党王高涣至东关,散骑常侍裴之横军败,僧辩遂谋纳贞阳,仍书定君臣之礼。
因遣第七子显、显所生刘并弟子珍往充质,遣左户尚书周弘正至历阳迎明。
又遣吏部尚书王通送s,因求以敬帝为皇太子。
明报书许之。
僧辩遣使送质于邺,贞阳求度卫士三千。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