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575页
累迁外兵、记室参军。
时甘露降士林馆,蔺献颂,武帝嘉之。
有诏使制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
又奉诏令制宣城王奉述中庸颂。
后为兼散骑常侍,使魏。
会侯景入附,境上交兵,蔺母既虑不得还,感气而卒。
及蔺还,入境夜梦不祥,旦便投列驰归。
及至,号恸呕血,气绝久之,水浆不入口。
每哭,眼耳口鼻皆血流,经月馀日,因夜临而卒。
所制诗赋碑颂数十篇。
子贞。
贞字元正,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此。
母王氏授以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诗,从舅王筠奇之,谓所亲曰:“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
年十三,尤善左氏春秋,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初贞父蔺以忧毁卒,家人宾客复忧贞,从父洽、族兄暠乃共请华严寺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仍譬以母须侍养,不宜毁灭,乃少进饘粥。
及魏克江陵,入长安。
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陈武帝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初贞在周,尝侍周武帝爱弟赵王招读,招厚礼之。
闻其独处,必昼夜涕泣,私问知母在乡,乃谓曰:“寡人若出居藩,当遣侍读还家。”
后数年,招果出,因辞,面奏请放贞还。
帝奇招仁爱,遣随聘使杜子晖归国。
是岁陈太建五年也。
始自周还时,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
贞知叔陵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
每有宴游,辄以疾辞,未尝参预,叔陵雅重之,弗之罪也。
及叔陵肆逆,唯贞与卓不坐。
再迁南平王友,掌记室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及问知贞所作,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家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累s固辞,敕不许。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问以后事。
贞曰:“孤子衅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己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
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以靖答,即敕长给衣粮。
初贞之病,有遗疏告族子凯:“气绝之后,若依僧家尸陀林法,是吾所愿,正恐过为独异。
可用薄板周身,载以露车,覆以草席,坎山次而埋之。
又靖年尚小,未阅人事,但可三月施小床,设香水,尽卿兄弟相厚之情。
即除之,无益之事,勿为也。”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
祖汪,齐豫章王行参军。
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
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家世俭约,居甚贫寠。
有弟五人,皆幼弱。
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年十七,仕梁为廷尉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大同五年,兼东宫通事舍人。
时朝政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
简文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
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
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
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