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377页

棺周于身,土周于椁,去其牲奠,敛以时服。

一可以申情,二可以称家。

礼教无违,生死无辱,此故当为安也。”

吁字彦度,怀珍从孙也。

祖承宗,宋太宰参军。

父灵真,齐镇西谘议、武昌太守。

吁幼称纯孝,数岁父母继卒,吁居丧哭泣孺慕,几至灭性,赴吊者莫不伤焉。

后为伯父所养,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笃至,为宗族所称。

自伤早孤,人有误触其讳者,未尝不感结流涕。

长兄絜为娉妻,克日成婚,吁闻而逃匿,事息乃还。

本州刺史张稷辟为主簿,主者檄召吁,乃挂檄于树而逃。

陈留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恒居一鹿床,环植竹木,寝处其中,时人造之,未尝见也。

吁经一造,孝绪即顾以神交。

吁族兄歊又履高操,三人日夕招携,故都下谓之三隐。

吁善玄言,尤精意释典,曾与歊听讲锺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

尚书郎何炯尝遇之于路,曰:“此人风神颖俊,盖荀奉倩、卫叔宝之流也。”

命驾造门,拒而不见。

族祖孝标与书称之曰:“吁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

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

皆俭岁之粱稷,寒年之纤纩。”

吁尝着谷皮巾,披纳衣,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

神理闲正,姿貌甚华,在林谷之间,意气弥远,或有遇之者,皆谓神人。

家甚贫苦,并日而食,隆冬之月,或无毡絮,吁处之晏然,人不觉其饥寒也。

自少至长,无喜愠之色。

每于可竞之地,辄以不竞胜之。

或有加陵之者,莫不退而愧服,由是f论咸归重焉。

天监十七年,卒于歊舍。

临终执歊手曰:“气绝便敛,敛毕即埋,灵筵一不须立。

勿设飨祀,无求继嗣。”

歊从而行之。

宗人至友,相与刊石立铭,諡曰玄贞处士。

善明,怀珍族弟也。

父怀人,仕宋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善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

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中从事。

怀人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

善明应辟,仍举秀才。

宋孝武见其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

时州居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

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援安都。

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

行至下邳,乃背文秀,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

夜斩关奔北海。

族兄乘人又聚f勃海以应朝廷。

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青州刺史。

以乘人为冀州刺史,善明为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

乘人病卒,仍以善明为冀州刺史。

文秀既降,除善明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人种榆檟杂果,遂获其利。

还为直合将军。

五年,魏克青州,善明母在焉,移置代郡。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

转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以母在魏,不愿西行,泣涕固请,见许。

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

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魏,赎母还。

时宋后废帝新立,群臣执政,善明独事齐高帝,委身归诚。

出为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乡里,泰始初,魏攻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