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200页

父靖之,司徒左长史,为刘穆之所厚,就穆之求侍中,如此非一。

穆之曰:“卿若不求,久自得之。”

遂不果。

悦之少厉清操,亮直有风检。

为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遗悦之饼一瓯。

辞不受,曰:“此费诚小,然少来不愿当之。”

宋明帝泰始中为黄门郎、御史中丞。

上以其廉介,赐良田五顷,以为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

掌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

时承奢蛑螅榍哉逨,悦之按覆无所避,得奸巧甚多,于是f署共咒诅。

悦之病甚,恒见两乌衣人捶之。

及卒,上乃收典掌者十许人,桎梏之送淮阴,密令度瓜步江,投之中流。

王准之字元鲁,晋尚书仆射彬玄孙也。

曾祖彪之,位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

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谓之王氏青箱学。

准之兼明礼传,赡于文辞。

桓玄篡位,以为尚书祠部郎。

宋武帝起兵,为太尉主簿。

出为山阴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

宋台建,除御史中丞,为百僚所惮。

自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

准之尝作五言诗,范泰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准之正色答:“犹差卿世载雄狐。”

坐世子左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

武帝受命,拜黄门侍郎。

永初中奏曰:“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

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

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

遂以为制。

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搢绅之士多遵玄义。

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戚,着自前经。

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

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从之。

元嘉中,历位侍中,都官尚书,改领吏部,出为丹阳尹。

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

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足。”

然寡风素,情悁急,不为时流所重。

撰仪注,咸见遵用。

卒,赠太常。

子舆之,征虏主簿。

舆之子进之,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扶风太守。

梁武帝之举兵也,所在回应,邻郡多请进之同遣修谒。

进之曰:“非吾志也。”

竟不行。

武帝嘉之。

梁台建,历尚书左丞,广平、天门二郡太守,左卫将军,封建甯公。

进之子清,位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镇东府长史,新野、东阳二郡太守,安南将军,封中庐公。

承圣末,陈武帝杀太尉王僧辩,遣文帝攻僧辩婿杜龛,龛告难于清,引兵援龛,大败陈文帝于吴兴,追奔至晋陵。

时广州刺史欧阳頠亦同清援龛,中更改异,杀清而归陈武帝。

子猛。

猛字世雄,本名勇。

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

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

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

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

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

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

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

威惠兼举,奸盗屏簧桃按危啤耙付王府君”。

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