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581页
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
顒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以父不仕,复修其业。
父善琴书,顒并传之。
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会稽剡县多名山,故世居剡下。
顒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
勃制五部,顒制十五部,顒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中书令王绥尝携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
不答,绥恨而去。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勃疾,患医药不给。
顒谓勃曰:“顒随兄得闲,非有心于语默,兄今疾笃,无可营疗,顒当干禄以自济耳。”
乃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
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
吴下土人共爲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庄周大旨,着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
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去,不爲矫介,衆论以此多之。
宋国初建、元嘉中征,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顒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顒憩于此涧。
义季亟从之游,顒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爲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文帝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下也。”
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
顒合何尝、白鹄二声以爲一调,号爲清旷。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顒亦参焉。
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改,乃迎顒看之。
顒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
及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
十八年卒,无子。
景阳山成,顒已亡矣。
上叹曰:“恨不得使戴顒观之。”
翟法赐,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汤,祖庄,父矫,并高尚不仕,逃避征辟。
法赐少守家业,立室庐山顶。
丧亲后,便不复还家,不食五谷,以兽皮及结草爲衣,虽乡亲中表莫得见焉。
征辟一无所就。
后家人至石室寻求,因复远徙,违避徵聘,遁迹幽深,卒于岩石间。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
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
隐退不受征辟。
宋元嘉十五年,征至都,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
会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并以儒学总监诸生。
时国子学未立,上留意艺文,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车驾数至次宗馆,资给甚厚。
久之,还庐山,公卿以下并设祖道。
后又征诣都,爲筑室于锺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使爲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
次宗不入公门,乃使自华林东门入延贤堂就业。
二十五年,卒于锺山。
子肃之颇传其业。
郭希林,武昌人也。
曾祖翻,晋世高尚不仕。
希林少守家业,徵召一无所就,卒。
子蒙亦隐居不仕。
刘凝之字隐安,小名长生,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爲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行,辟召一无所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属亲。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居俭苦。
夫妻共乘蒲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