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33页
路,犹道也。
消除水灾,除宋水氏之灾害也。
河图谶又曰:“上参南斗第一星,下立草屋为紫庭,神龙之冈梧桐生,凤鸟戢翼朔旦鸣。”
南斗,吴分野,草屋者居上,“萧”字象也。
先是,益州有山,古老相传曰齐后山。
升明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有沙门玄畅者,于此山立精舍,其日上登尊位。
其月二十四日,荥阳郡人尹千,于嵩山东南隅见天雨石,坠地石开,有玉玺在其中。
玺方三寸,文曰:“戊丁之人与道俱,肃然入草应天符,扫平河、洛清魏都。”
又曰:“皇帝运兴。”
千奉玺诣雍州刺史萧赤斧,赤斧以献。
案宋武帝于嵩高山得玉璧三十二枚,神人云:“此是宋卜世之数。”
三十二者,二“三十”也,宋自受命至禅齐凡六十年。
然则帝之符应也若是,今备之云。
世祖武皇帝讳赜,字宣远,高帝长子也。
以宋元嘉十七年六月己未生于建康县之青溪宫。
将之夕,孝皇后、昭皇后并梦龙据屋,故小字上为龙儿。
年十三,梦人以笔画身左右为两翅,又着孔雀羽衣裳空中飞,举体生毛,发长至足。
有人指上所践地曰“周文王之田”。
又于所住堂内得玺一枚,文曰“皇帝行玺”。
又得异钱,文为“北斗星”,双刀、双贝及有人形带剑焉。
仕宋为赣令。
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反,上不从命。
南康相沈肃之絷上郡狱,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破郡迎出上,上遂率部曲百馀人起义。
避难揭阳山,有白雀来集,闻山中有清声传漏响。
又于山累石为佛图,其侧忽生一树,状若华盖,青翠扶疏,有殊群木。
上将讨戴凯之,大飨士卒。
是日大热,上各令折荆枝自蔽,言未终而有云垂荫,正当会所,会罢乃散。
及为广兴相,岭南积旱,连水阻涸,商旅不通。
上部伍既至,无雨而川流暴起,遂得利涉。
元徽四年,累迁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顺帝立,征晋熙王燮为抚军、扬州刺史,以上为左卫将军,辅燮俱下。
沈攸之事起,未得朝廷处分,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盆口城为战守备。
高帝闻之曰:“此真我子也。”
于盆城掘堑,得一大钱,文曰“太平百岁”。
于时城内乏水,欲引水入城,始凿城内,遇伏泉涌出,如此者九处,用之不竭。
上表求西讨,不许,乃遣偏军援郢,平西将军黄回等,皆受上节度。
升明二年,事平,迁江州刺史,封闻喜县侯。
其年,征侍中、领军将军。
寻加督京畿诸军事。
三年,又加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给班剑二十
第8节
人。
齐国建,为齐公世子。
改加侍中、南豫州刺史,给油络车、羽葆、鼓吹,增班剑为三十人。
以石头为世子宫,官置二率以下,坊省服章,一如东宫。
进为王太子。
高帝即位,为皇太子。
建元四年三月壬戌,高帝崩,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征镇州郡令长、军屯营部,各行丧三日,不得擅离任。
都邑城守,防备幢队,一不得还。
乙丑,称先帝遗诏,以司徒褚彦回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
诏曰:“丧礼虽有定制,先旨每存简约,内官可三日一还临,外官间日一还临,后有大丧皆如之。”
丁卯,以前将军王奂为尚书左仆射。
庚午,以司空豫章王嶷为太尉。
癸酉,诏免逋城钱,自今以后,申明旧制。
初晋、宋旧制,受官二十日,辄送修城钱二千。
宋泰始初,军役大起,受官者万计,兵戎机急,事有未遑,自是令仆以下,并不输送。
二十年中,大限不可胜计,文符督切,扰乱在所,至是除荡,百姓悦焉。
夏四月辛卯,追尊穆妃为皇后。
五月庚申,以高皇帝配南郊,高昭皇后配北郊。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