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262页

父猗,秘书郎。

伯子少好学,博览经传,而通率好为杂语,遨游闾里,故以此失清途。

解褐驸马都尉、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

着作郎徐广重其才学,举伯子及王韶之并为佐郎,同撰晋史及着桓玄等传。

迁尚书祠部郎。

义熙元年,上表称:“故太傅钜平侯羊祜勋参佐命,功盛平吴,而享嗣阙然,蒸尝莫寄。

汉以萧何元功,故绝世辄绍,愚谓钜平之封,宜同酇国。

故太尉广陵公陈准党翼孙秀,祸加淮南,窃飨大国,因罪为利。

会西朝政刑失裁,中兴复因而不夺,今王道惟新,岂可不大判臧否谓广陵之国,宜在削除。

故太保卫瓘本爵菑阳县公,既被横祸,乃进第秩,加赠兰陵,又转江夏。

中朝公辅,多非理终,瓘功德不殊,亦无缘独受偏赏。

宜复本封,以正国章。”

诏付门下。

前散骑常侍江夏公卫璵及潁川陈茂先各自陈先代勋,不伏贬降。

诏皆付门下,并不施行。

伯子为妻弟谢晦荐达,为尚书左丞,出补临川内史。

车骑将军王弘称伯子“沈重不华,有平阳侯之风”。

伯子常自矜藉荫之美,谓弘曰:“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

迁散骑常侍,又上表曰:“百官位次,陈留王在零陵王上,臣愚窃以为疑。

昔武王克殷,封神农后于焦,黄帝后于祝,帝尧后于蓟,帝舜后于陈,夏后后于杞,殷后于宋。

杞、陈并为列国,而蓟、祝、焦无闻。

斯则褒崇所承,优于远代之显验也。

是以春秋次序诸侯,宋居杞、陈之上,考之近代,事亦有征。

晋泰始元年,诏赐山阳公刘康子弟一人爵关内侯,卫公姬署、宋侯孔绍子弟一人驸马都尉。

又泰始三年,太常上言博士刘嘉等议,称卫公署于大晋在三恪之数,应降称侯。

臣以为零陵王位宜在陈留之上。”

从之。

为御史中丞,莅职勤恪,有匪躬之称。

立朝正色,f咸惮之。

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诃毁,或延及祖禰,示其切直。

又颇杂嘲戏,故世人以此非之。

补司徒左长史,卒于东阳太守。

文集传于世。

子赤松,为尚书右丞,以徐湛之党,为元凶所杀。

伯子族弟昶字茂祖,与伯子绝服,元嘉初,以文义至中书郎。

昶子万秋。

万秋字元宝,亦用才学自显。

昶见释慧琳,谓曰:“昨万秋对策,欲以相示。”

答曰:“此不须看。

若非先见而答,贫道不能为;若先见而答,贫道奴皆能为。”

昶曰:“此将不伤道德耶”答曰:“大德所以不德。”

乃相对笑,竟不看焉。

万秋孝武初为晋陵太守,坐于郡立华林合,置主衣、主书,下狱免。

前废帝末,为御史中丞,卒官。

徐广字野人,东莞姑幕人也。

父藻,都水使者。

兄邈,太子前卫率。

家世好学,至广尤精。

百家数术,无不研览。

家贫,未尝以业为意,妻中山刘谧之女忿之,数以相让,广终不改。

如此十数年,家道日弊,遂与广离。

后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

隆安中,尚书令王珣举为祠部郎。

李太后崩,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既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

阳秋之义,母以子贵。

既称夫人,礼服从正。

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

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

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

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时从其议。

及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