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577页

弟干字玄明,聪敏好学,亦有至性。

及父卒,兄弟并不衣绵帛,不食盐酢,日唯食一升麦屑粥。

每一感恸,必致欧血,邻里闻之,皆为涕泣。

父服未终,母陆氏又卒,兄弟遂六年哀毁,形容骨立。

家贫,未得大葬,遂布衣蔬食,十有馀年,杜门不出,屏绝人事。

时衡阳王伯信临州,举干孝廉,固辞不就。

兄弟并因毁成疾,昭一眼失明,干亦中冷苦癖,年并未五十,终于家,子胤俱绝。

宣帝时,有太原王知玄者,侨居会稽剡县,居家以孝闻。

及丁父忧,哀毁而卒。

帝嘉之,诏改所居青苦里为孝家里。

论曰:自浇风一起,人伦毁薄,盖抑引之教,导俗所先,变里旌闾,义存劝奖。

是以汉世士务修身,故忠孝成俗,至于乘轩服冕,非此莫由。

晋、宋以来,风衰义缺,刻身厉行,事薄膏腴。

若使孝立闺庭,忠被史策,多发沟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

以此而言声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

南史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

陶潜宗少文沈道虔孔淳之周续之戴顒

翟法赐雷次宗郭希林刘凝之龚祈朱百年关康之渔父褚伯玉顾欢杜京産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

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常着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

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爲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爲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爲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爲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爲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爲形役兮,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涂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弱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顔,倚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馀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扁舟,既窈窕以穷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芸耔。

登东臯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