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338页
文景父陶仁时为给事中,谓文景曰:“终当灭门,政当扫墓待丧耳。”
及移家避之。
其后文景竟赐死,陶仁遂不哭,时人以为有古人风。
十年,豫章王嶷薨,太子见上友于既至,造碑文奏之,未及镌勒。
十一年春正月,太子有疾,上自临视,有忧色。
疾笃,上表告辞,薨于东宫崇明殿,时年三十六。
太子年始过立,久在储宫,得参政事,内外百司私咸谓旦暮继体,及薨,朝野惊惋焉。
上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之服,諡曰文惠,葬崇安陵。
有司奏御服期,朝臣齐衰三月,南郡国臣齐衰期,临汝、曲江国臣并不服,六宫不从服。
武帝履行东宫,见太子服玩过制,大怒,敕有司随事毁除,以东田殿堂处为崇虚馆。
郁林立,追尊为文帝,庙称世宗。
初,太子恶明帝,密谓竟陵王子良曰:“我意色中殊不悦此人,当由其福德薄所致。”
子良便苦救解,后明帝立,果大相诛害。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
幼聪敏。
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
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仕宋为邵陵王友。
时宋道衰谢,诸王微弱,故不废此官。
升明三年,为会稽太守,都督五郡。
封闻喜公。
宋元嘉中,凡事皆责成郡县,孝武后,徵求急速,以郡县迟缓,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劳扰。
高帝践阼,子良陈之,请息其弊。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郡合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
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夏禹庙盛有祷祀,子良曰:“禹泣辜表仁,菲食旌约,服玩果粽,足以致诚。”
使岁献扇簟而已。
时有山阴人孔平诣子良讼嫂市米负钱不还。
子良叹曰:“昔高文通与寡嫂讼田,义异于此。”
乃赐米钱以偿平。
建元二年,穆妃薨,去官,仍为丹阳尹,开私仓振属县贫人。
先是太妃以七月薨,子良以八月奉凶问。
及小祥,疑南郡王应相待。
尚书左仆射王俭议以为“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如令远则不待,近必相须,礼例既乖,即心无取。
若疑兄弟同居,吉凶舛杂,则远还之子,自应开立别门,以终丧事,灵筵祭奠,随在家之人,再期而毁。
庶子在家,亦不待嫡。
而况储妃正体王室,中军长嫡之重,天朝又行权制,进退弥复非疑。
谓应不相待,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
至闻喜变除,昆弟亦宜相就写情,不对客”。
从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
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进号车骑将军。
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着之文教。
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是时上新视政,水旱不时,子良密s请原除逋租。
又陈宽刑息役,轻赋省徭。
并陈“泉铸岁远,类多翦凿,江东大钱,十不一在,公家所受,必须轮郭完全,遂买本一千,加子七百,求请无地,捶革相继。
寻完者为用,既不兼两,回复迁贸,会非委积,徒令小人每婴困苦。
且钱布相半,为制永久,或闻长宰须令输直,进违旧科,退容奸利”。
五年,正位司徒,给班剑二十人,侍中如故。
移居鸡笼山西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
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
武帝好射雉,子良s谏。
先是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上书谏射雉,武帝为止,久之,超竟被诛。
永明末,上将复射雉,子良复谏,前后所陈,上虽不尽纳,而深见宠爱。
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
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f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