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610页
吴平后,诸道人复于旧处建立焉。
晋元帝初度江,更修饰之。
至简文咸安中,使沙门安法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
弟子僧显继而修立,至孝武太元九年,上金相轮及承露。
其后,有西河离石县胡人刘萨何遇疾暴亡,而心犹暖,其家未敢便殡,经七日更苏。
说云:“有两吏见录,向西北行,不测远近。
至十八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
观世音语云:汝缘未尽,若得活可作沙门。
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阿育王塔,可往礼拜。
若寿终则不堕地狱。”
语竟如坠高岩,忽然醒寤。
因此出家名慧达。
游行礼塔,次至丹阳,未知塔处,及登越城四望,见长干里有异气,因就礼拜,果是先阿育王塔所,屡放光明,由是定知必有舍利。
乃集f就掘入一丈,得三石碑,并长六尺。
中一碑有铁函,函中有银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及发爪各一枚,发长数尺。
即迁舍利近北对简文所造塔西造一层塔。
十六年,又使沙门僧尚加为三层。
即是武帝所开者也。
初穿土四尺,得龙窟及昔人所舍金银环钏钗镊等诸杂宝物。
可深九尺许至石磉,磉下有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罂盛三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
函内有琉璃碗,碗内得四舍利及发爪。
爪有四枚,并为沈香色。
至其月二十七日,帝又到寺礼拜,设无碍大会,大赦。
是日以金钵盛水泛舍利,其最小者隐不出,帝礼数十拜,舍利乃于钵内放光,旋回久之,乃当中而止。
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动。”
帝曰:“弟子欲请一舍利还台供养。”
至九月五日,又于寺设无碍大会,遣皇太子王侯朝贵等奉迎。
是日风景明净,倾都观属。
所设金银供具等物,并留寺供养,并施钱一千万为寺基业。
至四年九月十五日,帝又至寺设无碍大会,竖二刹,各以金罂,次玉罂,重盛舍利及爪发内七宝塔内。
又以石函盛宝塔,分入两刹刹下,及王侯妃主百姓富室所舍金银环钏等珍宝充积。
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请帝于寺发般若经题。
尔夕二塔俱放光明,敕镇东邵陵王纶制寺大功德碑文。
先是,二年改造会稽鄮县塔,开旧塔中出舍利,遣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照暂迎还台。
帝礼拜竟,即送还县,入新塔下,此县塔亦是刘萨何所得也。
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于光处得金像,无有光趺。
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
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
每至夜中,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石之响。
经一岁,临海渔人张系世于海口忽见有铜花趺浮出,取送县,县人以送台,乃施像足,宛然合。
会简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珠没水底,得佛光焰,交州送台,以施于像,又合焉。
自咸和中得像,至咸安初,历三十馀年,光趺始具。
初,高悝得像,后有西域胡僧五人来诣悝曰:“昔于天竺得阿育王造像,来至邺下,逢胡乱,埋于河边。
今寻觅失所。”
五人尝一夜俱梦见像曰:“已出江东,为高悝所得。”
悝乃送此五僧至寺,见像嘘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烛殿宇。
又瓦官寺慧邃欲摸写像形,寺主僧尚虑损金色,谓邃曰:“若能令像放光,回身西向,乃可相许。”
慧邃便恳拜请。
其夜像即转坐放光,回身西向。
明旦便许摸之。
像趺先有外国书,莫有识者,后有三藏那跋摩识之,云是阿育王为第四女所造也。
及大同中,出旧塔舍利,敕市寺侧数百家宅地以广寺域,造诸堂殿并瑞像周回阁等,穷于轮奂焉。
其图诸经变,并吴人张繇运手。
繇丹青之工,一时冠绝。
西南夷诃罗陀国,宋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圣主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世界。
今故遣使二人,表此微心。”
呵罗单国都闍婆洲,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天竺国白叠、古贝、叶波国古贝等物。
十年,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奉表曰:“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隐,三达六通,为世间导,是名如来,是故至诚五体敬礼。”
其后为子所篡夺。
十三年,又上表。
二十六年,文帝诏曰:“呵罗单、婆皇、婆达三国,频越遐海,款化纳贡,远诚宜甄,可并加除授。”
乃遣使策命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