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412页

少而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勤学有文才。

天监十三年,封武陵王。

寻授扬州刺史。

中书诏成,武帝加四句曰:“贞白俭素,是其清也;临财能让,是其廉也;知法不犯,是其慎也;庶事无留,是其勤也。”

纪特为帝爱,故先作牧扬州。

大同三年,为都督、益州刺史。

以路远固辞,帝曰:“天下方乱,唯益州可免,故以处汝,汝其勉之。”

纪歔欷,既出复入。

帝曰:“汝尝言我老,我犹再见汝还益州也。”

纪在蜀,开建宁、越嶲,贡献方物,十倍前人。

朝嘉其绩,加开府仪同三司。

初,天监中,震太阳门,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

解者以武陵王当之,于是朝野属意焉。

及侯景陷台城,上甲侯韶西上至硖,出武帝密敕,加纪侍中、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太尉、承制。

大宝元年六月辛酉,纪乃移告诸州征镇,遣世子圆照领二蜀精兵三万,受湘东王绎节度。

绎命圆照且顿白帝,未许东下。

七月甲辰,湘东王绎遣鲍检报纪以武帝崩问。

十一月壬寅,纪总戎将发益镇,绎使胡智监至蜀,以书止之曰:“蜀中斗绝,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

又别纸云:“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

二年四月乙丑,纪乃僭号于蜀,改年曰天正,暗与萧栋同名。

识者尤之,以为于文“天”为二人,“正”为一止,言各一年而止也。

纪又立子圆照为皇太子,圆正为西阳王,圆满竟陵王,圆普南谯王,圆肃宜都王。

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丰侯撝为征西大将军、益州刺史,封秦郡王。

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并固谏,皆杀之。

僧略,僧辩弟;怦,勉从子也,以谏,且以怦与将帅书云“事事往人口具”,以为反于己,诛之。

永丰侯撝叹曰:“王不克矣。

夫善人国之基也,今乃诛之,不亡何待。”

又谓所亲曰:“昔桓玄年号大亨,识者为谓二月了,而玄之败实在仲春。

今年曰天正,在文为一止,其能久乎”丁卯,元帝遣万州刺史宋簉袭圆照于白帝,圆照弟圆正时为西阳太守,召至,锁于省内。

初,杨干运求为梁州刺史不得,纪以为潼州刺史。

杨法深求为黎州刺史亦不得,以为沙州刺史。

二人皆憾不获所请,各遣使通西魏。

及闻魏军侵蜀,纪遣其将谯淹回军赴援,魏将尉迟迥逼涪水,杨干运降之。

迥即趋成都。

五月己巳,纪次西陵,军容甚盛。

元帝命护军将军陆法和立二城于峡口,名七胜城,锁江以断峡。

时陆纳未平,蜀军复逼,元帝甚忧。

法和告急,旬日相继。

元帝乃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撤禁兵以配之。

并遣宣猛将军刘棻共约西赴。

六月,纪筑连城,攻绝铁锁。

元帝复于狱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f一旅上赴。

纪之将发也,江水可揭,前部不得行。

及登舟,无雨而水长六尺。

刘孝胜喜曰:“殆天赞也。”

将至峡,有黑龙负舟,其将帅咸谓天助。

及顿兵日久,频战不利,师老粮尽,智力俱殚。

又魏人入剑阁,成都虚弱,忧懑不知所为。

先是,元帝已平侯景,执所俘馘,频遣报纪。

世子圆照镇巴东,留执不遣。

s纪云:“侯景未平,宜急征讨。

已闻荆镇为景所灭,疾下大军。”

纪谓为实然,故仍率f沿江急进。

于路方知侯景已平,便有悔色,召圆照责之。

圆照曰:“侯景虽诛,江陵未服,宜速平荡。”

纪亦以既居尊位,宣言于f,敢谏者死。

蜀中将卒日夜思归。

所署江州刺史王开业进曰:“宜还救根本,更思后图。”

诸将佥以为然。

圆照、刘孝胜独言不可,纪乃止。

既而闻王琳将至,潜遣将军侯叡傍险出法和后,临水筑垒御琳及法和。

元帝书遗纪,遣光州刺史郑安中往喻意于纪,许其还蜀,**崏方。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