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162页
弘微年十岁,继从叔峻,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峻司空琰子也,于弘微本服缌,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义熙初,袭爵建昌县侯。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数千卷书,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预。
混闻而惊叹,谓国郎中令漆凯之曰:“建昌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
弘微重违混言,乃少有所受。
北舍,弘微本家也。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弘微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混诗所言“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者也。
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f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
常言“阿远刚躁负气,阿客博而无检,曜仗才而持操不笃,晦自知而纳善不周。
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
至如微子,吾无间然”。
又言“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造六十,必至公辅”。
尝因酣燕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
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沈俊,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
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
通远怀清悟,采采摽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
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
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
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
灵运、瞻等并有诫厉之言,唯弘微独尽褒美。
曜,弘微兄,多其小字。
通远即瞻字。
客儿,灵运小名也。
晋世名家身有国封者,起家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微亦拜员外散骑侍郎、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混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
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与谢氏离绝。
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混仍世宰相,一门两封,田业十馀处,僮役千人,唯有二女,年并数岁。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宋武受命,晋陵公主降封东乡君。
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年,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不异平日。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东乡君叹曰:“仆射生平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见东乡之归者,入门莫不叹息,或为流涕,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伯叔二母,归宗两姑,晨夕瞻奉,尽其诚敬。
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
婢仆之前,不妄言笑。
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
时有蔡湛之者,及见谢安兄弟,谓人曰:“弘微貌类中郎,而性似文靖。”
文帝初封宜都王,镇江陵,以琅邪王球为友,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
服阕,蔬素踰时。
文帝即位,为黄门侍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曰五臣。
迁尚书吏部郎,参机密。
寻转右卫将军,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
居身清约,器服不华,而饮食滋味尽其丰美。
兄曜历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卒官。
弘微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噉鱼肉。
沙门释慧琳尝与之食,见其犹蔬素,谓曰:“檀越素既多疾,即吉犹未复膳。
若以无益伤生,岂所望于得理。”
弘微曰:“衣冠之变,礼不可
※※※
第33节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