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南史(二十四史之一)第46页

夏四月戊辰,诏凡东讨f军及诸向义之f,普复除五年。

秋七月丁巳,鲁山城主孙乐祖以城降。

己未,郢城主薛元嗣降。

八月丙子,平西将军陈伯之降。

九月己未,诏假黄钺萧衍,若定京邑,得以便宜从事。

冬十一月壬寅,尚书令、镇军将军萧颖胄卒。

十二月丙寅,建康城平。

己巳,宣德皇太后令,以征东大将军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依晋武陵王遵承制故事。

壬申,改封建安王宝寅为鄱阳王。

癸酉,以司徒、扬州刺史晋安王宝义为太尉,领司徒。

乙酉,以尚书右仆射王莹为左仆射。

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皇太后临朝,入居内殿。

壬寅,大司马萧衍都督中外诸军事,加殊礼。

己酉,以大司马长史王亮为守尚书令。

甲寅,加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梁公,备九锡礼。

二月壬戌,诛湘东王宝晊。

丙戌,进梁公萧衍爵为王。

三月辛丑,鄱阳王宝寅奔魏。

诛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

庚戌,车驾东归至姑孰。

丙辰,逊位于梁。

丁巳,庐陵王宝源薨。

四月辛酉,禅诏至,皇太后逊居外宫。

梁受命,奉帝为巴陵王,宫于姑孰。

戊辰,巴陵王殂,年十五。

追尊为齐和帝,葬恭安陵。

初,梁武帝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邑而迁帝焉,以问范云,云俛首未对。

沈约曰:“今古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

梁武颔之。

于是遣郑伯禽进以生金,帝曰:“我死不须金,醇酒足矣。”

乃引饮一升,伯禽就加折焉。

先是,文惠太子与才人共赋七言诗,句后辄云“愁和帝”,至是其言方验。

又永明中,望气者云新林、娄湖、青溪并有天子气,于其处大起楼苑宫观,武帝屡游幸以应之;又起旧宫于青溪,以弭其气。

而明帝旧居东府城西,延兴末,明帝龙飞,至是梁武帝f军城于新林,而武帝旧宅亦在征虏。

百姓皆着下屋白纱帽,而反裙覆顶。

东昏曰:“裙应在下,今更在上,不祥。”

命断之。

于是百姓皆反裙向下,此服祅也。

帽者首之所寄,今而向下,天意若曰,元首方为猥贱乎。

东昏又令左右作逐鹿帽,形甚窄狭,后果有逐鹿之事。

东昏宫里又作散叛发,反髻根向后,百姓争学之,及东昏狂惑,天下散叛矣。

东昏又与群小别立帽,骞其口而舒两翅,名曰“凤度三桥“。

裙向后,总而结之,名曰“反缚黄丽”。

东昏与刀敕之徒亲自着之,皆用金宝,凿以璧璫。

又作着调帽,镂以金玉,间以孔翠,此皆天意。

梁武帝旧宅在三桥,而“凤度”之名,凤翔之验也。

“黄丽”者“皇离”,为日而反缚之,东昏戮死之应也。

“调”者,梁武帝至都,而风俗和调。

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祅。

假非正名也,储两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东昏诛,其子废为庶人,假两之意也。

论曰:郁林地居长嫡,瑕衅未彰,而武皇之心,不变周道,故得保兹守器,正位尊极。

既而愆鄙内作,兆自宫闱,虽为害未远,而足倾社稷。

郭璞称永昌之名,有二日之象,隆昌之号,实亦同焉。

明帝越自支庶,任当负荷,乘机而作,大致歼夷,流涕行诛,非云义举,事苟非安,能无内愧。

既而自树本枝,根胤孤弱,贻厥所授,属在凶愚,用覆宗祊,亦其理也。

夫名以行义,往贤垂范,备而之禅,术士诫之,东昏以“卷”名,“藏”以终之,其兆先征,盖亦天所命矣。

南史南史卷六梁本纪上第六

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姓萧氏,与齐同承淮阴令整。

整生皇高祖辖,位济阴太守。

辖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

副子生皇祖道赐,位南台治书侍御史。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